首页
公司简介
产品中心
新闻动态
联系我们
招贤纳士
盐源县益年素食糕点店
"Li Yunzhai" vegetarian pastry
新闻动态
·
NEWS
·
首页
>>
公司新闻
>>
隐没乡间 盐源美食艺人
隐没乡间 盐源美食艺人
来源:
中国农发报
|
作者:
agriculture-100
|
发布时间:
3715天前
|
7492
次浏览
|
分享到:
隐没乡间 盐源美食艺人
香润脆酥的蛋丝糕。
面丝在油锅里肆意翻滚。
加入适量麦芽糖和蜂蜜的蛋丝糕被压得平整紧实。
用刀把蛋丝糕切成小方块,待凉透后便可包装。
每一座城池
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手艺人
他们或隐没于山村小镇
或行走在街头小巷
他们用普通的一双手
继承了先祖们的经验
再转述世人
曾经有一种这样的温情
流传至今
不离不变
在盐源,有不少传承百年的老手艺。这些手艺以纯手工制作食物,历经百年兴衰,依旧活跃在人们生活中,连带着它背后的美味,隐没于城中闹市间,脱离了繁华喧闹,不经当地人指点,还真不好寻找。工匠们传承下来的手艺,自成一派,虽然不为大众所知,但也是代代相传。这些手艺,不一定是绝活,也算不上独门秘方,只是身边最为普通的食物。一代又一代的盐源人,坚持传统和原汁原味,慢工出细活,愣是把这些活计保留下来,没有华丽的包装,没有添加其它元素,技艺传统而朴实,却也有它的出处和典故。在日新月异的盐源新城里,种种迹象表明,传统工艺正在不断融入新元素,但有的手艺人,始终在坚守着老手艺,过着现代的生活,做着一如既往的过去的老味道。
百年蛋丝糕 难得有心人
在盐源县盐井镇政府街的一间普通门市里,藏着一个素食手工作坊。店里最有名的蛋丝糕,用鸡蛋、面粉、麦芽糖、蜂蜜等原料精制而成,口感松软甜绵,味道丝丝香滑。小店传承百年,秉承了老工匠们做传统美味的一颗素心。
好味道,来自传统手工技艺。老板李绍和,是盐源县卫城镇打柴坡村一位农民,擅长用面粉制作素食,多年来坚持一切食物零添加,是一位难得的有良知的手艺人。
每天早上4点过,李绍和一家人的工作便开始了。称重、和面、切、拉、滚、炸,都靠一双手。长年累月地揉面,李绍和的双手被练得刚劲有力,手臂上隐约可见条条青筋。
李绍和的操作室在店面背后,几十平米的房间里,最醒目的是一口大油锅。6点过,油锅里的菜油香就在房间里里弥漫开来。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,李绍和的侄女开始炸面丝。细长的面条切成手指长短,裹上面粉,大把抓进油锅。“簌”地一声,面丝在油锅里打了个滚便浮了上来,同时飘上来的还有鸡蛋和面粉的香气,油面上一层金黄油亮的面丝蓬松起来,翻搅两次便捞出沥油。
之后,在面丝里加入适量麦芽糖和蜂蜜,使其根根粘连,压平整,用刀切成小方块,凉透后便可包装。
一枚小小的蛋丝糕,拿在手上,看不出和超市的萨琪玛有什么区别,但只要尝一口,你就懂了。这味道,为什么会历经百年仍旧牢牢地存在于老百姓的生活中,道理不言而喻。
李绍和的这门手艺传自父亲李昌仁。
75岁的李昌仁至今仍记得30多年前自己偷偷摸摸学手艺的经历。是的,他的手艺是“偷”回来的。
偷师时的小心翼翼,如今在李昌仁口中,已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。他强调,自己虽然没有正式拜师,但他心里早已承认了师傅并一直敬重着他。
李昌仁曾经是一名农技员,和村里人关系甚好。村民曹善林双脚残疾,行走不便,李昌仁在生活上给予了他很多帮助,渐渐地,二人成为了忘年交。李昌仁在得空时,常常到曹善林的面食铺里免费帮忙。
“我师傅是一名残疾人,但他天资聪明,悟性很高,当初在帮一位叫杨胜余的老师傅做面食,自己偷偷把手艺学会,一点不落。”李昌仁的记忆里,师傅是一位谨慎而守旧的人,做出的面食从造型到味道,必须保持传统。李昌仁在帮工时,曾提出可以对面食进行一些改进,被曹善林拒绝。
“师父的话有他的道理,一再改进,到最后就没有了食物最初的味道。”李昌仁说。
上世纪70年代,在物质匮乏,蛋丝糕越来越被大众喜爱。曹善林把铺子从卫城镇搬到了盐源县的繁华地带盐井镇。李昌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开始了自己的学艺生涯。
长时间的帮工,李昌仁对面食的制作已经有了一点心得。晚上等曹善林熟睡后,李昌仁就在床头把配方和制作过程详细记录下来。回到家中,他再买来材料一一试验。
“刚开始做的不够正宗,我也不怕,家中有四个孩子,试验出来的面食可以作为孩子们的零食,不算浪费。”就这样,一次次失败后,在李昌仁的坚持下,终于做出了和师傅一样美味的面食。
虽然技艺已经到手,但李昌仁并没有立即开店做生意,他不能抢师傅的饭碗,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品德。
上一篇:
无
下一篇:
周一请吃素 妙莲老和......